[] [] [] 发布人:文得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1-08-04 共162人浏览过

北京工商大学71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全套资料

在线阅读:/Ebook/968972.html


成为文得学习网年费会员,免费使用万余种考试资料

目录
隐藏
说明:本全套共包括3种电子书。
1.考研真题
说明:本科目考研真题不对外公布(暂时难以获得),通过分析参考教材知识点,精选了有类似考点的其他院校相关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试读(部分内容)
隐藏

总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方能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与可能,从理论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上是一个民族化、本土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被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接受并使之中国化,正是由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了一种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客观需要,而马克思主义又极大地满足了中国的这种需要。

一方面,当时中国确实迫切需要有一种像马克思主义这样能够使自己摆脱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另一方面,中国还没有找到这样一种思想武器,而马克思主义可以满足这种需要。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与实践性品格。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基本根据。这种实践性特征,与中国文化主张“入世”、强调“经世致用”的特质在根本点上是相似和相通的。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产生并且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使中国社会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它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基本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的理论需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文化背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救国方案的破产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与可能,从历史实践的层面来理解,是因为以往向西方学习未能满足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需求,反而在客观上提供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围绕着“古今中西”问题,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前,先进的中国人在各种文化背景下,提出了各种形式的救国方案,但均无法改变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沦落的命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双重影响:即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或者法西斯主义的发展道路。日本的军国主义化特别是对中国不断扩大的侵略,使先进的中国人放弃了对日式现代化的效法,而且使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幻想也逐渐破灭。

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实践,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理想的“大同”社会实现的希望。如果说全盘西化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绝对化、从走欧美的路到走俄国的路的改变推进了中国人思想上的进步,那么,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照搬苏联,则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俄国革命和苏联建设经验绝对化,而对这种教条的觉悟则最终使党走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背景:基于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的再思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充分表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在于:党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历史性巨大变化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要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实践、制度、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是毛泽东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着重回答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的时期不同,面临的问题和情况也不同,但二者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起,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这两大理论虽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但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而不是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什么主义。它们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



资料地址:/Ebook/968972.html

更多优质资料,请登录【文得学习网

猜你喜欢

通信工程考研学校
普通话考试试题60篇
大学俄语3课后答案
考试资料网
结构力学龙驭球第四版课后答案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有用吗
微观经济学题库
答案解析网

课后答案网

计算机一级题库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