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课后答案及必背知识点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课后答案及必背知识点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_文得学习网
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做法
①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坚决反对各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提高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坚持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坚决反对形而上学。
a .要破除对“本本”的迷信;
b .要破除对“经验”的迷信;c .要破除对“权威”的迷信。
②问题意识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起点和动力源。
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
文得学习网里面包含历年真题有视频讲解,每年真题的考点重复率挺高,可能还能碰到完全一样的!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课后答案及历年真题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课后答案及历年真题
答︰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能够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以及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改变世界或创造世界不仅意味着强化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而且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所没有的东西,即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历年真题_文得学习网
如何理解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山东大学2017年研]
答∶( 1)马克思认为,初级阶段的共产主义只能做到“按劳分配”,要受到剥削阶级的奴役和压迫,劳动者不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他们受着生产资料的支配,他们的劳动是为了获得基本的消费资料,是为了生存的需要,是被迫的和不自觉的。只有真正到达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按需分配”,到那时,他们生存活动的目的就在于自身,人的发展成了目的,劳动和其他一切人类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主体自身的内在需要。
( 2)马克思认为劳动并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仅表现为谋生的手段。随着阶级的消灭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依附于私有制的传统思想观念也必然消亡。劳动者不但从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而且也必然从旧的思想意识中解放出来,使劳动目的和劳动态度发生根本变化。在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区别,消灭了旧式的社会分工,劳动不再是一种奴役人和压迫人的手段,而成为解放人的手段,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不再是强迫的而是自觉的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劳动。这种劳动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常规,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考试重点及真题解析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考试重点及真题解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 2021-11-08
- 2021-11-08
- 2021-11-08
- 2021-11-08
- 2021-11-08
- 2021-11-08
- 2021-11-08
- 202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