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文得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4-08-06 共25人浏览过
【九品中正制名词解释】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

以下是其主要内容和特点等方面:

内容方面:

1. 设置中正:朝廷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员兼任其原籍所在州郡的大中正官(一般来说,州设大中正,郡设小中正)。中正官负责对所在地区的人物进行品评。
2. 品第人物:
    - 家世:即家族的出身背景、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 。
    - 行状:对个人品行、才能、道德等方面的一种概括性表述和评价。
    - 定品:综合家世和行状确定品级,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
3. 选拔依据:中正官将评定结果整理形成“品状”,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官吏选拔、任用、升迁、罢黜等的根据。

发展历程方面:

曹魏初期,九品中正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选贤任能的作用,并且综合“家世、德才”两项定品。但后期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兴起,“家世”在评定中所占权重越来越大。

西晋时期,家世门第成为了中正定品的主要依据,逐渐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成为了维护门阀士族特权的工具。

东晋时期,九品中的一、二品为上品(士族、贵胄),三品及以下为下品(寒庶小人),上下品之间界限分明。

南北朝时期,南朝选任中正的条件发生变化,精通谱牒成为重要标准,中正地位不断加强,中正品第成为吏部任官的重要依据。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被少数民族政权继承和发展,其制度模式为后来政权沿用。

意义和影响方面:

积极意义:

1. 初期一定程度上选拔了人才,在曹魏时期对政权巩固和人才吸纳起到了一定作用。
2. 一定程度上把官吏选拔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

消极意义:

1. 后期沦为门阀士族垄断政权、巩固自身利益的工具,使得有才华的寒门子弟难以获得晋升机会。
2. 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得政治日益腐败和僵化。
3.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到隋唐时期,科举制兴起后,九品中正制最终被废除。


以上就是关于“九品中正制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九品中正制是什么意思”的介绍,更多内容请关注文得学习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潍坊学院在哪个城市_潍坊学院在哪里

2024年房地产经纪人资格证的考试时间-房地产经纪人资格证必考点

超级考研网优惠券码cxph_考研英语作文30个万能过渡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