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一分殊(逻辑)名词解释如下】
穷理名词解释:
中国哲学史和逻辑思想史用语。指穷究事物的道理。《易·说卦》名词解释: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唐孔颖达疏名词解释:
“穷极万物深妙之理。”宋以后理学家多谈“穷理”,主要指达到理想人格的途径,如“居敬穷理”、“格物穷理”、“穷理尽性”等。北宋程颐说名词解释:
“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事接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遗书》卷十八)认为“穷理”即是道德的学习和践履。南宋朱熹认为名词解释:
“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朱子语类》卷十五)又说名词解释:
“是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补《大学·传三五章》)认为“穷理”,包括对自然事物之理的认识。但又说名词解释:
“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不能存得心,不能穷得理;不能穷得理,不能尽得心。”(《朱子语类》卷九)视“穷理”为探究和发挥内心天理和善性的道德修养过程。明王守仁则认为名词解释:
“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穷理即是尽性。”(《传习录》上)“穷理”只是一种内心修养的功夫。“穷理”在宋理学家那里也被用来指“类推”的前提。朱熹就认为只要认识个别事物的道理,就能由此“做样子”,“以类而推”,去认识其他事物的道理,进而“豁然贯通”,悟出万物共有之理。因此,认识“做样子”的个别事物时必须“内外、本末、隐显、精粗一一周遍”(《朱子语类》卷十八),穷理尽性。“若是穷得二、三分,便未是格物,须是穷得十分方是格物”(《朱子语类》卷十五)。程朱学派的“穷理”基本上肯定人的认识和思维需要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类比、归纳等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阅读: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下册课后答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课后答案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课后答案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答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课后答案
曼昆宏观经济学答案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课后答案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报名信息管理平台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
数字电路答案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答案
新视野大学英语1读写教程答案
投资顾问一个月挣多少
社工考试复习资料
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计算机二级c语言真题
国际金融理财师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