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文得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1-07-10 共91人浏览过


本“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选自于:易纲《货币银行学》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购买请点击链接:/Ebook/999946.html


更多在线刷题软件|模拟试题题库|历年真题及答案,上文得学习网

文得学习网汇聚了全国各种考试不仅提供了全国各高校专业辅导班,还有电子书、题库、视频10万份考试资料。


试看部分精选内容:概念题


8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中国人民大学2002研]

答: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即MMMF,指一种起源于美国的创新性的投资工具。这种基金吸收小额投资,用于在货币市场投资,如投资于大额存单,国库券等。向基金的投资,每单位在500~1000美元之间,投资者可获得基金的利润分配,不受利率条款的限制,同时可以签发不低于500美元的支票。这一工具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规避对定期存款利率的上限而产生的。

 

9最后贷款者[中国人民大学2002研]

答:最后贷款者是指能作为银行业的坚强后盾、并为其信贷活动提供最后支持的金融机构。最后贷款者一词,是巴奈霍特于1873年在其《伦巴街》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意指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时,向中央银行融资是最后的办法,中央银行对其提供资金支持则是承担最后贷款者的角色,否则一些处于困境的银行会出现倒闭。

最后贷款者可以发挥以下作用:当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周转困难、出现支付危机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支持,以防银行挤提风潮的扩大导致支付链条中断以至引起金融恐慌甚或整个银行业的崩溃;为商业银行办理资金融通,使其在同业拆借方式之外,增加银行资金头寸短期调剂的渠道,提供最终保障;中央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多种资金支持方式,调节银行信用和货币供应量,传递和实施金融调控的意图。

最后贷款者的角色确立了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确定了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实施金融监督管理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10再贴现率[南京理工大学2002研]

答:再贴现率指中央银行买进商业银行所持有的未到期商业票据时所用的贴现利率。商业银行通过再贴现,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解决商业银行短期资金不足。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再贴现利率的变化,影响市场利率和商业银行筹资的成本,从而改变货币供给。当经济过热时一般提高再贴现率,反之经济不振时降低再贴现率。其主要缺点是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有一定被动性。

 

11单一银行制与分支银行制[华中科技大学2000研]

答:单一银行制指商业银行不设或不允许设分支机构,各自独立地经营银行业务的制度。由于其明显的缺点,现在很少使用。其缺点是:限制了竞争,不利于银行的发展,很难满足国内大集团与国际跨国公司融资需求;国内各地金融立法与管理标准不同,增大了融资协调成本,造成繁杂的法律冲突,不利于提供标准化、一体化的服务。美国实行单一银行制。但同时也具有优点,即:有利于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协调,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中央银行的控制和管理传导较快,有利于达到控制和管理目的;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不受总行牵制,管理层次少,业务经营的灵活性较大;可以限制银行吞并和垄断,缓和大银行对小银行的不公平竞争。

分支银行制指法律允许在总行之下,在国内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中国、日本等国家实行分支银行制。实行分支银行制的优点是:分支行遍布各地,易于吸收存款、调节资金、转移资金和充分有效地利用资金,也易于分散放款风险;由于分支银行制使银行家数减少,便于国家直接控制和管理;经营规模大,经济实力雄厚,易于采用现代化设备,能提供比较方便的金融服务,取得规模效益;业务经营受地方干预较小。其缺点是:从整体上看,易于加速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吞并,造成垄断;从银行内部管理上看,会加大总行管理成本。它要求总行对分支行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要求有完善的通信系统和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分支银行制,按总行的职能不同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总行制”和“总管理处制”。总行制是指总行除管理控制分支行外,本身也对外经营;总管理处制是指总行只负责控制各分支行处,不对外营业,总行所在地另设分支行或营业部。


12复合的中央银行制度[中央财经大学1998研]

答:复合的中央银行制度指在一个国家内,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职能一并集中于某大银行身上,不再设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体制。此种类型的中央银行又可分为两种形式:混合式中央银行制,即既设国家银行,又设商业银行,国家银行兼办一部分中央银行业务,商业银行办理另一部分业务,如1990年前的多数东欧国家实行的中央银行制度。一体式中央银行制,即中央银行几乎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全部业务与职能于一身。十月革命后的前苏联采取过这种形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