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文得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1-12-10 共57人浏览过

331 社会工作原理 真题_331社会工作原理资料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社会工作的发展(见表1-1)★★

1917年,美国社会工作学者玛丽·E.芮奇蒙出版《社会诊断》—书,紧接着又出版《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此后,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

②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小组工作被纳入社会工作训练课程,并于40年代成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
③20世纪 60年代,社区工作被正式承认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一个基

④20世纪70年代,社会行政作为一种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被接受。

⑤20世纪70一8O 年代之后,社会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尝试将几种社会工作方法综合运用,出现了综合(综融或整合)社会工作(背景补充: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个基本方法被分别确立之后,社会工作界曾经出现三者分立的局面)



查看完整版:  2023西北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资料合集


简答题:精神分析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相关试题:
( 1)精神分析[概念题,西南大学2020年研]
(2)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与实务原则。[兰州大学2017年研]
( 3 )简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山东大学2015年研]
答∶精神分析学是弗洛伊德在治疗神经症病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关人格发展、人格结构及心理治疗方法的理论。其中最为读者熟悉的是人格结构理论,即,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 1)本我是与生俱来的,代表欲望,遵守快乐原则;( 2)自我,代表理性或者共识,遵守现实原则;
( 3 )超我,所谓超我,指的是泛道德、伦理角度的“我”,遵守道德原则。
要发展出人格结构的弹性和合作精神,个体要在本能欲望和社会期望之间经历冲突和成长,具体经历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征期—潜伏期—生殖器期。弗洛伊德认为性征期是关键。每个时期的满足要适当,太多或者太少的满足会使个体的人格发展停滞不前,可能埋下被长期压抑的童年创伤经历,成为成年期人格变异或困扰的潜在因素。

简答题:简述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答: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如下∶

( 1)经济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

①经济是社会福利服务和社会工作的支柱。社会福利资源充足与否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密切。

②在强调自由竞争的经济体制下,政府会采取刺激经济增长和削减福利的政策;在政府对市场经济有较多干预的情况下,政府会通过利益再分配来缩小贫富差距,缓解因分配不均而产生的社会问题。这样,不同的经济制度会对社会服务和社会工作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 2)政治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

①政治制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既表现在宏观上,也反映在微观上。
②民主制度下,政府的责任意识、民众的权利意识都比较强,在小政府大社会的框架下,政府支持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③集权体制下,命令由上而下传达,缺乏多样化的服务。

( 3 )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社会工作是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专业社会工作的功能的发挥与民间互动制度和政府的福利服务体系的功能范围和强度有关。

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纲_社会工作原理331解析


查看完整版:  2023西北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资料合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