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文得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1-05-05 共273人浏览过

本文选自

2022年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全套


下载或购买全套资料》》》/Ebook/982253.html


内容简介



说明:本全套共包括5种电子书、35个高清视频(共53课时)。
1.考研真题
说明:本科目考研真题不对外公布(暂时难以获得),通过分析参考教材知识点,精选了有类似考点的其他院校相关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3.视频讲解
说明:本部分为该科目的通用视频讲解产品,对复习备考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试看部分内容



一、概念题[部分视频讲解]

 

1资产建设[北京大学研]

答:资产建设是指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有组织地引导和帮助穷人进行资产积累,而非简单地直接增加其收入和消费,穷人依靠自身积累的资产进行特定目的的投资,从而实现自身发展,走出贫困困境。谢若登把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是指合法拥有,包括物质财产和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与物质财产相同功能的权利,包括货币储蓄、股票、不动产等。无形资产是基于个人资源或社会经济关系,主要包括人力资本、非正式社会资本、正式社会资本等。

 

 

2积极老龄化[中国人民大学研]

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过程。积极老龄化既适用于个体又适用于人群。它让人们认识到自己在一生中体力、社会以及精神方面的潜能,并按照自己的需求、愿望和能力去参与社会,而且当他们需要帮助时,能获得充分的保护、保障和照料。

 

 

3相对贫困[中国人民大学研]

答:相对贫困,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依靠个人或家庭的劳动力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虽能维持其食物保障,但无法满足在当地条件下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其他生活需求的状态。衡量标准是家庭收入和人均支出。若一个家庭的收入低于必需的开支数时就属于贫困范围。世界银行在《198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这是一种相对贫困的描述。

 

 

4城市特困人员[浙江大学研]

答:城市特困人员一般指主要居住于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且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5个案管理[北京大学研;西南大学研]

答:个案管理是指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为一群或某一案主统整协助活动,不同机构的工作人员相互沟通协调,以团队合作方式为案主提供所需的服务,达到扩大服务成效的主要目的的过程。个案管理工作的几个要点:个案管理涉及的案主一般具有多重问题;案主需要多种助人者的协助;有人能保证将多种服务资源顺利通过服务系统提供给案主。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1随机抽取[中央财经大学2013年研]

答:随机抽取是指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也即被抽中的机会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或者说,每一个个体的抽取都是相互独立的,是一种随机事件。

2区群谬误[中央财经大学2013、2011年研]

答:区群谬误又称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是指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或者说,研究者用一个集群的分析单位收集资料,而用一个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下结论的现象。区群谬误一般是将社区特征与群体特征、群体特征与个人特征相混淆的错误。

3双盲实验[人大2019年研]

答:双盲实验是指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实验的观察人员来说都是未知的。即究竟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被给予了实验刺激,参与实验的双方(指实验对象和实验人员)都不知道,实验刺激是由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以外的第三者任意分派和给定的。采取这种方法,可以更好的排除在实验过程中的误差,更加明确实验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4同期群研究[北京科技大学2013年研]

答:同期群研究又称为人口特征组或共同特征组研究,它是指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在这种研究中,每次研究的样本并不相同,即每次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不一样,但他们必须都同属于这一特殊人群。这种特殊人群通常都与时间或年代相关。比如,以1968年上山下乡的“老三届”学生为一特殊人群,分别研究他们在1978年、1988年和1998年的情况,以反映这一特殊人群在我国几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就是一个同期群研究。

5古典实验设计[北京科技大学2013年研]

答:经典实验设计又称古典实验设计,或双组前后测模式,是指最基本同时也是最为标准的实验设计。其包含了实验设计的全部要素: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自变量(实验刺激)、因变量,以及随机指派。经典实验设计的实施步骤包括:随机指派实验对象到实验组和控制组;对两个组的对象同时进行第一次测量,即前测;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但不对控制组实施这种刺激;对两个组的对象同时进行第二次测量,即后测;比较和分析两个组前后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别,得出实验刺激的影响。

6表面效度[北京科技大学2013年研]

答:表面效度又称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是指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也可以说是指测量所选择的项目是否“看起来”符合测量目的和要求。由于表面效度基于个人的主观判断之上,因而这种效度缺乏标准的、可重复的程序保证。比如,用问卷去测量人们的消费观念,那么,首先要弄清“消费观念”的定义,然后看问卷中的问题是否都与人们的消费观念有关。我们可以采取请若干专家直接进行评价的方法来检查问卷测量的表面效度。比如,请5~10位专家对问卷中用来测量“消费观念”的问题进行评价,如果专家一致认为这些问题明显是有关其他方面的,则这种测量就不具有表面效度;如果专家认为这些问题的确涉及的都是有关消费观念方面的内容,而看不出它们是在测量与消费观念无关的其他内容时,则可以说这一测量具有表面效度。由于表面效度基于个人的主观判断之上,因而这种效度缺乏标准的、可重复的程序保证。

7操作化[人大2019年研]

答:操作化是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或者说,操作化是对假设中的概念做出具体定义并说明如何测量概念、如何检验假设等的过程。

8中介变量[北京科技大学2013年研;华中农大2012年研]

答:中介变量是指自变量对因变量发生影响的中介,是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质性的、内在的原因。1932年,托尔曼为了弥补行为主义者华生的S-R公式的不足,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强调注意有机体内部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着一系列不能被直接观察到的、但可以根据引起行为的先行条件及最终的行为结果本身推断出来的中介因素,这便是中介变量。

9阐释模式[北京科技大学2013年研]

答:阐释模式所关心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它是指一种通过引进并控制第三变量,来进一步了解和探讨原来两变量之间关系性质的统计分析方法。根据具体作用的不同,阐释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因果分析、阐明分析、条件分析。


下载或购买全套资料》》》/Ebook/982253.html



考研真题、考资格证、考试题库就选文得学习网》》》http://wende.100xuexi.com获取更多考试资料!






考研资料网 考试题库网 考试试题网 考研复习资料 课后答案网就上文得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