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文得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1-05-26 共152人浏览过

2022年中外教育史考点归纳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资料获取地址:/Ebook/194161.html

 即日起只要注册成为网站的年费会员,一年内免费使用万种电子书,包含万余种考研、考证、专业课程等基础电子书产品,详情点击/vip/Index.aspx)了解详情


内容简介
作为一本详解高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复习资料,本书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
1.考点难点归纳。每章均结合国内权威教材资料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本书收集整理了数十所高校的历年考研真题,按照考查范围将其列于各章中,在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的基础上对所有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第一部分 中国教育史

第1章 先秦时期的教育

1.1 考点归纳

一、教育的起源和古代学校的萌芽

1.原始社会生活与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起源

教育是和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及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教育从一开始就和人、社会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对教育的起源,曾经有不同的观点:

“生物起源说”与“模仿起源说”

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过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提出过“模仿起源说”。

这类理论的主要缺陷就在于离开了人,离开了社会讲教育,否定了教育是有目的的社会活动,从而根本上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

“劳动起源说”

前苏联教育界依据恩格斯思想提出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为我国教育理论界所赞同和接受。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对其提出不同看法,虽未取得共识,但对进一步认识问题是很有益处的;而其中关于探讨问题的方法,更是值得重视,例如强调人类社会劳动、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等在教育中的作用,联系人类的诞生、社会的形成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原始社会的教育

教育特点

在原始社会,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因此教育也没有阶级性,除了年龄、性别和初步的社会分工引起的差别外,没有阶级的界限。

教育目的

传授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以及社会生活常识,包括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对自然、图腾、鬼神、祖先的崇拜)、原始艺术教育(歌唱、舞蹈、绘饰、雕刻等)、体格武力训练等。

主要途径

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没有专门人员和专门机构;教育手段是通过语言、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2.古代学校的萌芽

(1)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

学校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按照一般规律,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是:社会生产日益发展,有可能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和受教育;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文字的产生,文化知识更加丰富,有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这就有必要和可能建立有组织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关,于是产生了学校。

(2)五帝时代的学校与学官

一般认为学校大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当然,学校的产生也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有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长期发展的过程。

古籍记载,我国唐虞以前的五帝时代(公元前2700年)已有大学,名叫“成均”。“成均”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周礼》、《礼记》二书,而认为“成均”是五帝之大学,最早出自董仲舒。

传说中虞舜时代的学校,兼有养老、藏米之所,并且已有大学、小学之分。养老的场所逐渐成为传授生产、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学校。氏族社会末期,已有最初的等级,老人有国老、庶老之别,敬养的场所也就有不同,遂形成所谓“上庠”、“下庠”、“米廪”等学校。

据《尚书·舜典》和《尚书·虞书》的记载,似乎在虞舜时就有了专门的学官,管理教育事业,并已分为三大部分:一为“司徒”,由契负责,主持“五教”;二为“秩宗”,由伯夷负责,主持“三礼”;三为“典乐”,由夔负责,专掌乐教。

二、夏、商、西周的教育

1.夏朝的教育

(1)夏朝的学校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并且已经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夏朝的学校在古籍中也有明确的记述,但仍无直接证据。如《礼记·王制》记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因此,夏代可能有“庠”、“序”、“校”三种学校的雏形,“庠”是从虞舜时代继承下来的,“序”和“校”是新增加的。夏朝统治者为了对外征讨和对内镇压,特别注重习射,以培养武士。“序者,射也”(《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以射造士”(《文献通考·学校考》),即用射箭的技术训练学子。

(2)夏朝的教育目的及内容

教育目的: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其后代培养成为能射善战的武士。

教育内容:a.军事教练。当时弓箭是重要武器,成为教练的主要项目,习射是军事教育的重点;b.宗教教育。这种宗教教育以敬天尊祖为中心;c.人伦道德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2.商朝的教育

商朝奴隶制度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日益提高,文化更加丰富,科学已相当发达,教育也有了明显地进步。商朝的学校不但有古籍记载,而且有丰富的地下发掘文物作为例证。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证实古籍中关于商代学校的记载大致是可信的。

商代的学校名称有“序”、“庠”、“学”和“瞽宗”等。“学”是学习一般文化知识、专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场所。“瞽宗”原是商人祭祀乐祖的宗庙,后来发展成为商代贵族子弟学习唱歌、舞蹈的场所,即所谓“以乐造士”。教师由国家职官担任,教育的内容包括宗教、伦理、军事和一般文化知识。

在商朝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备的学校,但是学校的教育内容仍然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活动结合在一起,一般文化知识的教育只有初步分化出来的趋势。


更多资料可百度橙芝学习网(/)搜索查看,希望对大家考试复习有所帮助!!

  相关资料推荐






考研资料网 考试题库网 考试试题网 考研复习资料 课后答案网就上文得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