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文得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2-02-20 共51人浏览过

【教师职业道德名词解释如下】

社会刻板印象名词解释:社会刻板印象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社会心理学对社会刻板印象的定义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很容易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认知偏差。如果这种偏差发生在对一类人或一群人的认知中,就会产生社会刻板印象。
一般来说,生活在同一地域或同一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人,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总会有一些相似性;同一职业或同一年龄段的人,他们的观念、社会态度和行为也可能比较接近。
例如,在对人的品质的看法方面,有的人按地理区域划分,认为中国的山东人正直、豪爽,苏杭一带的人机敏、伶俐;
也有人按职业划分,认为商人唯利是图,教师文质彬彬,演员浪漫;
还有人按国籍划分,认为美国人民主、讲实利,日本人善模仿、进取、有尚武精神,等等。
社会刻板印象多半是在资料尚不充分的条件下形成的或间接地类推出来的,虽然在认知过程中不可避免,但是由于缺乏充分依据,常使对其他人或事物的认知评价失于主观、片面。
实验研究
卡茨和布雷利(1933年)调查了美国100名白人大学生对某些种族群体的刻板印象,发现他们大多认为黑人有迷信、懒惰、无忧无虑等品质,德国人有科学头脑、勤奋和呆板等共同品质。
真诚渠道
Greenwald 和 Banaji (1995年)指出,我们常常怀有内隐的刻板印象,并且是无法轻易识别的,但它会依然影响我们对某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特征的看法,对于此我们可以采用Towles-Schwen (2001年)提出的测量内隐态度和刻板印象的方法—真诚渠道。
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的原理是先给被试呈现一个域下水平的启动刺激,这些刺激只呈现很短时间,让被试无法识别或辨认。
Kawakami (2001年)做的实验,在实验中,启动词是黑人或者是白人的照片,呈现时间为15到30毫秒,接着呈现字母或者符号作为一组词类的线索,最后呈现一些黑人和白人刻板印象有关的词或者是和字母相关的中性词,让被试判断这些词能否用来描述具体具体词类中的一种。
结果表明:
黑人图片启动后,被试对与黑人刻板印象相关的词反应更快;
白人图片启动后,对白人刻板印象相关的词反应更快。
形成途径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
特征
从心理过程来看,刻板印象具有三个特征:
对社会上的人群只是过分简单地根据行为特征分类;
在同一社会文化或同一团体中,刻板印象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由于印象过于笼统,忽略个别差异,或者是基于同一种团体感情,刻板印象多与事实不符,甚至是错误的。
刻板印象的分类多趋向于两种极端,或是偏好、或是偏恶。社会刻板印象的形成大多与知觉者所受的社会教育有关。
影响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对我们进行的社会信息加工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表现
在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使人们能够迅速了解某人的大概情况,有利于人们应对周围的复杂环境。
消极表现
由于刻板印象是固定化的,所以也很难随着现实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刻板印象往往阻碍人们看到新的现实,接受新的观点,结果导致人们对某类群体的成见。
在被给予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造成先入为主,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
改正方法
克服刻板印象最好的方法就是摆脱旧有的思维习惯。可是要摆脱已经成型的思维方式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要有勇气和决心,因为告别习惯是很痛苦的事情。
一是要善于用“眼见之实”去核对“偏听之辞”,有意识地重视和寻求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
二是深入到群体中去,与群体中的成员广泛接触,并重点加强与群体中有典型化、代表性的成员的沟通,不断地检索验证原来刻板印象中与现实相悖的信息,最终克服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而获得准确的认识。

关注VX公众号【文得课堂】免费领取考试资料。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上册
二级建造师考试试题免费下载
考试资料网
二建考试答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课文翻译
699联考西医综合
高等数学网课
大学课本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