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尼科尔森_微观经济学第十一版尼科尔森
外延式博弈
外延式博弈用来描述谁在何时行动,在该时点上它能做什么,它行动时知道哪些信息,以及与参与人行动相联系的最终支付。对于外延式博弈,一般采用博弈树的方式进行描述,博弈树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结、枝、路径、信息集。
查看完整版: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课后习题答案及网课视频下载
一个人风险厌恶的程度随着财富水平的提高会增加还是减少是不确定的,这取决于效用函数的准确形式。如果效用是财富的二次式,则当财富增加时,风险厌恶程度也增加;如果效用是财富的对数函数,则当财富增加时,风险厌恶程度是下降的;如果效用是财富的指数函数,则当财富增加时,风险厌恶对于所有的财富水平是一定的常数。
偏好是指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偏好是微观经济学价值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偏好是主观的,也是相对的概念。
为了便于经济分析,经济学家通常假定人们的偏好关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假设:
(1)完全性(completeness):偏好是完备的,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在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中进行比较和排序。例如,对于任何两个消费组合A和B,消费者要么偏好其中的A,要么偏好其中的B,要么觉得两者无差异。其中,无差异是指消费者从两个消费选择中获得相同的满足程度。
(2)传递性(transitivity):偏好是可以传递的,这意味着,如果消费者在消费组合A和B中更偏好A,在B和C中更偏好B,那么消费者在A和C中更偏好A。这一假定保证了消费者的种种偏好是一致的,因而也是理性的。
(3)连续性(continuity):如果消费者认为消费组合A优于B,那么接近A的消费组合也一定优于接近B的消费组合。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期末题_微观经济学第十一版尼科尔森答案
查看完整版: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课后习题答案及网课视频下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