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群众科学实验经验交流会名词解释如下】
北京科学讨论会名词解释:
1964年8月21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44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367人参加。 中国科学家代表团由61人组成,有特邀代表32人。由周培源任团长,张劲夫、范长江、张友渔、张维、钱信忠、于光远任副团长。 各国代表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方面,来自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及工农业、医药卫生等单位,还有一些是政府高级官员。 会议宣读了299篇论文,其中社会科学的占1/3,自然科学的占2/3,有一部分论文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 会议历时11天,除开幕闭幕式外,采用了论文宣读、讨论、座谈和专业参观等方式,按8个学科委员会、27个分组交叉进行活动。 会议期间,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彭真、陈毅、聂荣臻、谭震林、陆定一、罗瑞卿、林枫、杨尚昆、叶剑英、郭沫若、包尔汉、张治中接见了全体代表。 陈毅、聂荣臻、郭沫若、李四光等在全体代表集会上讲话。 会议通过论文的宣读和讨论,交流了科学研究的成果和经验,探讨了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科学事业,促进各国之间科学技术合作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刘少奇主席认为:“这次会议的成功,是四大洲人民科学事业的一次大胜利,也是全世界人民科学事业的一次大胜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山西考生招生网山西考试招生网
工商管理的就业前景
cet6真题下载
湖北三峡人才网
电子技术基础答案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题
微观经济学重点
外科学病例分析题
一亿韩元是多少人民币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电路第五版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