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文得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2-02-15 共56人浏览过

【安全管理学名词解释如下】

第一章 概论
海因里希事故统计—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名词解释:29名词解释:300……P2
工伤事故名词解释:P4
1. 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 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4. 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超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物体(吊具、吊重物)、打击等造成的伤害。  
5. 触电;
6. 淹溺;人淹没于水中,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换气障碍而窒息。
7. 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 火灾;包括火灾造成的烧伤和死亡。
9. 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害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 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建筑物坍塌等。不包括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 冒顶片帮;
12. 透水;
13. 放炮;
14. 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 瓦斯爆炸;
16. 锅炉爆炸;
17. 压力容器爆炸;
18. 其他爆炸;化学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接触引爆物体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等)。
19 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20 其他伤害。
 
第二章 事故统计分析
 
总体——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全体,它是由所有研究范围内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集合体。总体单位数用N表示。
样本总体——又称子样,它是从全集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那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用n表示。
参数——由总体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属性决定的全集指标。如总体平均数、方差、标准差
统计量——根据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综合指标。如名词解释:样本平均数、方差……
样本容量——一个样本所包含的单位数。
样本个数——又称样本可能书目,指从一个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个数。
重复抽样——也称回置抽样,从总体N个单位中,用重复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n个单位构成一个样本,则共可抽取Nn个样本。
不重复抽样——也称不回置抽样,从总体N个单位中,用不重复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n个单位构成一个样本,全部可能抽取的样本书目为N(N-1)…(N-n+1)个。  P30
 
根据经验,一般认为相关系数绝对值低于0.3者为不相关,0.3~0.5为低度相关,0.5~0.8为显著相关,0.8以上为高度相关。P37
 
第三章 事故机理及致因理论
 
容器、管道的破裂可分为名词解释: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和蠕变破裂。P43
 
渗碳腐蚀——指在处理CO、CO2或烃的高温装置和管道的金属表面上析出碳,从而破坏金属氧化膜保护层的破坏形式。
氢脆——(又称渗氮脱碳腐蚀)在高温高压下,氢气渗入到钢材内,与金属材料内的渗碳体相互作用生成甲烷逸出而使碳钢脱碳,以致使材料的强度与塑性大幅度降低的破坏形式。
苛性脆化——指废热锅炉或水夹套汽包等设备在高温条件下,水质中浓碱生成钠盐,在热碱溶液的腐蚀和抗应力共同作用下而发生的破坏形式。
硫化氢腐蚀——指硫化氢对器壁产生应力腐蚀或腐蚀疲劳,促使裂纹形成、裂纹扩展,最后导致破裂的一种破坏形式。
氯脆——指奥氏不锈钢在高温氯化物水溶液中引起的应力腐蚀破裂现象,造成破裂的介质是含氯离子的冷却用水。 CO、CO2气体的应力腐蚀是指充装CO、CO2或他们混合气体的设备,在较高温度和水分存在的情况下产生应力腐蚀,从而导致断裂的破坏形式。P47
 
心理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由于各种充满紧张性的刺激物(应激源)所引起的一类非特定性的反应。P72
博德的因果链锁——博德(P.Bri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时基础上,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P76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名词解释:
1) 控制不足——管理
2) 基本原因——起源论
3) 直接原因——征兆
4) 事故——接触
5) 伤害——损坏——损失
第四章 事故分析方法
 
事故树分析计算名词解释:P90
最小割集球顶事件概率名词解释:n个最小割集,彼此有基本事件重复,最小割集概率为P(1、P(2、P(…)、P(n,则P(T=单并-双双相并+三三相并-四四相并+…。
如名词解释:{x1,x2},{x3,x4},{x2,x3},则P(T=q1q2+q1q4+q2q3-(q1q2q4+q1q2q3+q1q2q3q4)+q1q2q3q4

第五章 火灾与爆炸事故技术分析
 
坚持勘察中的一般原则——先静观后动手、先拍照后提取、先外表后内部、先目视后镜观、先下面后上面、先重点后一般。P111
勘察方法名词解释:P113
①离心法名词解释:由中心向外围进行勘查。
②向心法名词解释:由外围向中心进行勘察。
③分段法名词解释:根据现场情况分片、分段进行勘查。
④循线法名词解释:沿着纵火者进出火场的路线进行勘察。
⑤立体火场勘察名词解释:间断火场从上向下进行勘察,连续火场从下向上进行勘察。
 
细项勘察的主要内容名词解释:P120
①可燃物烧毁、烧损的状态;②建筑物和物品塌落的层次和方向;③物质的熔痕和粘连物;④建筑物结构的耐火性能及其燃烧过程;⑤烟熏痕迹;⑥堆积物的层次、厚度和形态;⑦悬挂物掉落的位置和形态;⑧不燃物质的被损坏及被烧情况,爆炸抛射物、破碎的玻璃等;⑨搜集现场残存的发火物、引火物、发热体的残体;⑩人员烧死、烧伤情况,死者姿态,判断伤者遇难前行动情况。
 
烟熏痕迹的主要成分名词解释:炭微粒,有时也含有少量燃烧物分解的也太或气态产物。P128
木材的容重——在自然状态下,每立方米木材的质量,通常以kg/m3表示。P131
木材的燃点——木材试样周围流过热空气时,由于受热使试样分解出可燃性气体,当这些可燃性气体能够被一个小的外部火源点燃时热空气的最低温度。
木材的自燃点——热空气流过木材时,在没有点火源的条件下,木材自行燃烧时的最低热空气初始温度。P132
 
垂直木板烧成“V”形缺口,“V”形开口小,说明向上蔓延快;开口大,说明向上蔓延慢。
木材在100℃时已成绝对干燥状态,150~250℃热分解加剧,表面开始不同程度的炭化;260℃达到危险温度,表面出现黑色;360℃产生明显炭化裂纹;360~420℃达到自燃。温度越高,炭化裂纹越短,炭化层越厚。P136
 
“一面倒”形——当建筑物一边首先被烧毁,受其支撑的物体则向该侧倒塌,构成屋架的材料顺势逐一倒下去,呈“一面倒”形,其屋架倾倒方向指向起火部位,起火点一般被压在下层屋架的前方部位。
“两头挤”形——依靠前后墙支撑的人字形屋架建筑,在其中部起火时,起火部位的屋架先行塌落,两侧的屋架相向倾倒于先行塌落的地方,呈“两头挤”形,起火点一般在两侧相邻屋架倒塌重合的相交线附近。
“旋涡”形——由于火场中心的支柱首先被烧毁,受其支撑的物体从四面向支柱倒塌,呈现“旋涡”形。因此,这种倒塌形式的中央就是起火点所在的部位。
无规则形——可能由于建筑物几处同时起火,或建筑物结构特殊,各部分受力变化没有均匀性而导致的不规则的倒塌;也可能由于建筑结构关系,各部分构建耐火极限不同,内部可燃物数量、种类等分布不均匀或不同,或由于灭火射水的影响造成倒塌形式反常。
 
如果室内陈设物的灰烬和残留物紧贴地面,泥瓦等闷顶以上的碎片在堆积物的上层,则说明室内先起火;反之,则说明闷顶内先起火。
 
植物堆垛的自燃特征名词解释:P169
a.起火前因发酵和其他热作用,堆垛冒蒸气和散发出异味;
b.起火前堆垛顶部塌陷;
c.起火点一般在堆垛中心部位或局部漏雨、漏雪处相对应的内层。
d.某些植物以及织物等自燃,在堆垛内部能发现明显的不同程度的结块。

关注VX公众号【文得课堂】免费领取考试资料。
联系我们
微信号:zqc4950【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