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第三版试题及答案”选自于: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购买请点击链接:/Ebook/999925.html
更多在线刷题软件|模拟试题题库|历年真题及答案,上文得学习网。
文得学习网汇聚了全国各种考试,不仅提供了全国各高校专业辅导班,还有电子书、题库、视频等10万份考试资料。
试看部分精选内容:论述题
联系实际,谈谈新闻采访工作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的重要性。[兰州大学2019年研]
答:新闻采访是指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而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调查研究活动。它是新闻记者的主要工作内容。
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客观存在物;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是客观事物经过新闻工作者按照新闻传播的规律认识、把握并处理后,由新闻传播媒介向社会公开发布的一种精神产品。
因此,新闻采访只是作为沟通客观存在物与新闻报道的一个中介而存在,是新闻工作者一种特有的(或职业性的)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活动。基于这种看法,持唯物主义哲学观的新闻记者在从事新闻采访活动时,十分注意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事实,而决不无视客观事实的存在,随意摆布事实,歪曲事实或者捏造事实。
回顾我国社会主义新闻采访学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活动,应该说从总体上看我们在对待新闻采访的认识和态度上是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的,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唯心主义哲学观的影响是严重存在的,它对我们的新闻传播活动乃至社会生活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也是不容低估的。这突出表现在极左路线盛行时期,鼓吹“事实要为政治服务”,颠倒事实与“政治性”“党性”的关系,以“牺牲”事实为代价,来坚持所谓的无产阶级“政治性”和“党性”。比如,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大跃进”年代,许多记者的采访报道不顾客观实际,到处“放”、天天“放”高产卫星,竞相传递“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的虚假事实,致使当时全国几乎陷入一片“乌托邦”的梦幻之中。再如,60年代中期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些记者的采访报道更是信口雌黄,以造假为荣,明明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偏偏要诬为“叛徒”“特务”“走资派”;明明是搞打、砸、抢的跳梁小丑,却要捧为“模范”“英雄”“革命闯将”……“文革”十年,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我们党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威信也降到了最低点。
因此,新闻采访工作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就显得更加重要,其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
从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程序看,采访是关键性的第一步,是其他各种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一条新闻,要经过采访、写作、编辑、审稿、编排、印刷发行或播出,才能跟读者、听众或观众见面。在这一系列的新闻传播活动中,采访是第一道工序,是最基础的环节。如果没有采访,没有新闻的“原料”作“基石”,其他各种新闻传播活动便无法进行。采访的情况怎样,采掘到的新闻“原料”的质量如何,也对其他一系列工作环节产生连锁反应,最后直接关系到新闻工作的成效。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来说,是第一位的、起决定性作用的。
常言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不搞采访,写作便是一句空话;采访搞不好,写出的新闻报道质量必定低劣。新闻报道强调真实性,要求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这就得依赖于采访过程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深入实际调查,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又能作出合乎科学的分析研究,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新闻报道强调用事实说话,这也得依赖于采访阶段占有翔实的新闻素材,写作时“再现”事实才能得心应手,“说话”也才有了“根据”。新闻报道强调新鲜、及时。这还得依赖于采访中能敏锐地发现新闻事实,并迅速予以采集捕捉。
(3)新闻采访是锻炼、培养记者的主要途径。
新闻采访是一项艰巨繁重的劳动,它要求记者时时刻刻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中,留心捕捉生活中每一个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还要求记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以寻求事实之真相。这对记者的思想作风、道德情操无疑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怕苦、怕累、私心重的人,是难以当好记者的。尤其是记者采访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既有善良正直的,也有居心叵测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既有安逸舒适的,也有艰难困苦的。在这些交往和生活中,记者更会经常受到思想作风和道德情操上的各种考验。其间的种种问题,也必定会在采访中暴露出来。
- 2021-06-28
- 2021-06-28
- 2021-06-28
- 2021-06-28
- 2021-06-28
- 2021-06-28
- 2021-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