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文得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2-01-28 共161人浏览过

【有物不尽,尽物者常有(逻辑)名词解释如下】

有指不至,无指则皆至名词解释:
《列子》关于逻辑思维能否把握道的论题之一。语出《列子·仲尼》。认为一切名言概念都是用来“指事造形”的,都要求和对象有对应的关系,即概念把握相应的对象,达到言与所言者的统一。由于对象在不断变化而名言概念无法表达运动变化,因此两者的对应关系并不稳定,以名指物并不能“至”(达到、把握)对象。尽管有论者以为“名逐物而迁”(《言尽意论》),如同声与响、形与影,似乎能够“至”,但“影不徙,飞鸟之影未尝动也”(《庄子·天下》),正说明以名指物不能表达运动变化,所以“有指不至,无指则皆至”。这一论题较为深刻地揭示了逻辑思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了庄子针对逻辑思维所提出的责难。

关注VX公众号【文得课堂】免费领取考试资料。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小学教师招聘试题
大学英语4课后答案
环境监测试题
厦门大学法学院院徽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
吉芬品
物理第五版课后答案
hmp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
大学英语教材下载
霍夫曼定理
机械设计基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