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文得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1-12-10 共43人浏览过

331社会工作原理教材_331社会工作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社会工作的发展(见表1-1)★★

1917年,美国社会工作学者玛丽·E.芮奇蒙出版《社会诊断》—书,紧接着又出版《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此后,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

②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小组工作被纳入社会工作训练课程,并于40年代成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
③20世纪 60年代,社区工作被正式承认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一个基

④20世纪70年代,社会行政作为一种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被接受。

⑤20世纪70一8O 年代之后,社会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尝试将几种社会工作方法综合运用,出现了综合(综融或整合)社会工作(背景补充: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个基本方法被分别确立之后,社会工作界曾经出现三者分立的局面)



查看完整版:  2023中国人民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资料合集


3名词解释:

( 1)受助人[社科院2017年研]

(2)受助者[南航2016年研]

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这和一般人际关系中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名词解释:标签理论[河北大学2017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研;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标签理论是指以社会学家勒麦特和贝克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工作理论。标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没有一种行为是天生偏差的,偏差是要定义的。不同的社会把不同的行为标记为偏差。标签理论者相当注重少年犯罪者被逮捕及受审判后的烙印影响,并认为少年犯错在所难免,而他们的犯罪行为之所以会加重是来自于警察、法官或司法系统所给他们的负面影响。他们认为偏差有两种,初级偏差和次级偏差。初级偏差是指未被人指认或惩罚的行为,这种行为是相当普遍的。而次级偏差是由于司法人员及一般社会人士对于偏差少年初级偏差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标签理论讨论的重点是次级偏差行为。认为标签的过程犹如一种烙印,是一种强烈的负面看法,会使个体改变自我意识,并陷入“偏差生涯”。标签影响人的自我认同,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偏差行为。

中国人大331社会工作原理_331考研科目


查看完整版:  2023中国人民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资料合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