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七版pdf试题库”选自于: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
购买请点击链接:/Ebook/999929.html
更多在线刷题软件|模拟试题题库|历年真题及答案,上文得学习网。
文得学习网汇聚了全国各种考试,不仅提供了全国各高校专业辅导班,还有电子书、题库、视频等10万份考试资料。
试看部分精选内容:概念题
6非虚构写作[重庆大学2021年研;暨大2021、2019年研;西南交大2021年研;北大2019年研;厦门大学2019年研;云南大学2019年研;山西大学2019年研;内蒙古大学2019年研]
答:新闻领域的非虚构写作是指中国当今流行的一种新闻文体——特稿,是西方“新新闻主义”新闻写作主张的继承和发展,是借鉴文学领域的非虚构写作手法应用于新闻领域的一种创新的文体。特稿借鉴文学进行写作主要指在写作技巧方面,包括叙事时“故事化”“细节化”“情节化”的运用,生动情节的巧妙布局、讲故事中的波澜起伏、精彩文字的引人入胜等表现手法。但新闻特稿依然属新闻报道的范畴,决不容许添枝加叶的合理想象和拔高情节的虚构。
7新闻价值[重庆大学2021年研;上海财大2021年研;华东政法2021年研;北工商2021年研;湖南工商2021年研;复旦大学2020、2017年研;南昌大学2020年研;川大2019年研;中传2018年研;川大2018年研;云南大学2018年研;西南大学2018年研;武大2017年研;湘潭大学2017年研;青岛大学2017年研;兰州大学2016年研;上海交大2015年研;上海大学2015年研;电子科大2015年研;人大2014年研;南大2014年研;厦大2011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
8策展新闻[南京大学2019年研]
相关试题:协作式新闻布展[川大2019年研]
答:策展新闻,又称协作式新闻布展,是指职业新闻人、消息来源、公众等角色在新闻的发布、选择、排序、评价各环节即时互动协作而生产的新闻。“策展”意指通过数据创造者、提供者、存档者、消费者共同参与的标注、评价、选择、转换数据的行为,令数据增值、广泛共享和再利用。在新闻领域,运用这一概念强调新闻的专业筛选和视觉化呈现,着眼记者和编辑对不同新闻来源信息进行阅读、选择、排除、组织和集中呈现。与“把关”不同,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参与式新闻实践模式,一个意义生产与再生产动态交织的模式,来呈现内容的创造性归纳、整理、推介和集展。
9传感器新闻[南京大学2019年研]
答:传感器新闻是指基于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以数据处理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新闻生产模式。近年来,物联网迅速发展,作为物联网基础设施之一的传感器进一步普及,并向新闻业延伸。而传感器与新闻的碰撞,会带来传感器新闻的兴起。传感器新闻在现实生活中已有应用,如每天的天气预报,就是气象卫星等传感器及遥感技术收集数据做出的报道。与气候、环境有关的报道,有时也依赖传感器提供的数据。而未来传感器的种类和应用领域将进一步丰富,传感器将成为连接器,把各种对象产生的数据输送给媒体,从而不断拓展新闻生产的思路与空间。
10沉浸式新闻[南开大学2019年研]
答:沉浸式新闻是一种新兴的报道趋势,是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的新闻报道,其核心思想是构建新闻现实的虚拟场景,使受众进入其中并以身临其境的方式从视觉、听觉乃至心灵感受方面,获得对新闻的认知。它包括数据可视化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呈现方式和沉浸式体验。沉浸式新闻区别于传统新闻的最大特点在于重塑用户体验。这类新闻报道借助特殊设备,提高了新闻的冲击力和震撼性,更为精确地还原事实本身,使得受众主体性回归,受众可以接触一手新闻信息,从多种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观察,独自做出判断和理解。但目前拟真度尚低、直播性不强、无法对新闻事件进行纵深式的深度描述,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媒体“把关”和“导向”的能力。
12过滤气泡[暨大2019年研]
答:过滤气泡是指具有记录功能的新一代互联网过滤器根据所记录的浏览痕迹建立的一种不断完善的预测机制,来推测网络使用者的好恶。当用户使用浏览器进行搜索、查询等工作时,服务器后台会根据浏览习惯产生出相关性最大的信息,用户获得信息只是搜索引擎想让用户获取到的结果。各个网站就像气泡一样将用户与其他网站的信息隔绝开来,让人沉浸在个人偏好的信息世界里。过滤气泡所呈现出的是算法计算应用在个性化推送信息方面的一大弊病。
13奇观化[川大2019年研]
答:奇观化是指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体奇观论的概念,其源于法国思想家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凯尔纳将“景观”一词升格为“奇观”,指出当代媒体为了自身膨胀的需要而对“景观”进行炒作和夸张。凯尔纳提出,媒体奇观是指“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它包括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政治事件”。在当下,媒介进行的“奇观化”比比皆是,并成为了当代大众文化的主要特征,媒体通过对视觉和事件的奇观化,传递、改变、塑造着人们的社会体验和日常生活。
15三网融合[湖南大学2019年研]
答:“三网融合”又称三网合一,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大网络经过技术改造、业务流程再造和运行体制改革,达到基于一个网络就能实现多媒体传播功能的过程。三网融合表现为在技术上趋向一致,在网络层面上实现互联互通,在业务层面上相互渗透和交叉,在应用层面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三网融合的目标是通过同一条网线(或无线接入)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的多媒体通信传播业务,从而使消费者能够既经济又有效地完成包括打电话、看电视和上网等各种媒介消费行为,其动因主要来自传播技术的创新和演进,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在中国,涉及电信、广播电视等行业的体制改革也为三网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依据。三网融合对于形成信息传播领域新型的服务体系、运营机制以及商业模式,对于促进信息传播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产业规制的调整和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16县级融媒体中心[南京大学2019年研]
答: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指在国家体制和统一改革格局下建立县级新型传媒单位。它是在县一级成立的宣传机构。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新闻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尽快落实县级融媒体的建设,提升地方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具体做法是将县广播电视台、县党委政府开办的网站、内部报刊、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所有县域公共媒体资源整合起来、融合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实现三个层面的功能:①新闻资讯:宣传本地政策、发布本地信息、推介本地形象、引导本地舆论;②政务公开:吸引全县群众在这张大网上随时随地进行政务办事、投诉互动;③生活服务:以服务本地群众为重要目标,开发融媒体的智慧生活服务平台。县级融媒体是地方媒体的媒介融合,县级台应找准自己的角色和定位,积极发挥作用,做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主阵地、排头兵和主导者。
17智慧媒体[川大2021年研;南京大学2019年研]
答:智慧媒体(Smart Media)是指利用情景感知,计算分析信息消费者的环境、行为和偏好,提供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内容、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消费者用户体验的一种媒体形式。智慧媒体以互联网为基础,依托在不同的智能终端上,结合云计算、云存储等人工智能技术,让用户迅速判断、分析截取到想要的内容。智慧媒体具有三大重要的特征:①多终端全天候的覆盖;②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③提供个性化的营销策略。智慧媒体是第四次传播革命演化和增殖的新的媒介形态。
热门文章推荐:
- 2021-07-06
- 2021-07-06
- 2021-07-06
- 2021-07-06
- 2021-07-06
- 202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