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三会一课名词解释如下】
[政治]三纲五常名词解释:
儒家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伦理教条。 “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西汉董仲舒集儒家思想之大成而系统提出,并进行了理论论证。孔子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孟子提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和“仁、义、礼、智、信”等思想。韩非据此进一步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忠孝》)。 这里的三个“常道”,即是“三纲”。董仲舒把“三纲五常”系统化为不可改变的封建纲常伦理关系,以“五常”作为“三纲”的补充,以“阳尊阴卑”思想论证了纲常关系的不容颠倒,“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基义》)。 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理论论证了这种纲常之道乃是“天意”,“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基义》)。人们只能信守,永远不能改变,即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此论证封建秩序的神圣和永恒性。从此,“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教条,成为长期束缚劳动人民的巨大绳索。 虽然在五四运动中受到了批判而退出了统治舞台,但至今在群众中尚有一定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二建考试答案山西省考试招生网
山西招生网
行政能力测试题下载
宏观经济学试题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
工程地质学
国际金融理财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英语专八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课后答案
通信工程考研
计算机二级c语言题库
电路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