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文得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1-06-17 共975人浏览过

本文选自

2022年中共四川省委党校《822经济学原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考研全套


下载或购买全套资料》》》/Ebook/980825.html


内容简介



说明:本全套共包括11种电子书、41个高清视频(共40课时)。
1.考研真题
说明:本科目考研真题不对外公布(暂时难以获得),通过分析参考教材知识点,精选了有类似考点的其他院校相关考研真题,部分真题提供了答案详解。
4.视频讲解
说明:本部分为该科目的通用视频讲解产品,对复习备考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试看部分内容



第一篇 导 论

第1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物质资料的生产 ★★★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物质资料生产的概念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劳动过程的三要素

劳动——最基本的要素

劳动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

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是指人们用来把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一切物质资料。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资料是区别不同经济时代的标志。

劳动对象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劳动对象可分为两类:a.自然生成物,没有经过人们劳动加工;b.原材料,经过人们加工的劳动产品。

(3)生产资料的概念

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称。生产资料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条件,人的劳动则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主观条件。

2生产方式(见表1-1)

表1-1 生产方式

考点二:社会生产力 ★★★

1生产力的形成

(1)生产工具的概念

生产工具是指所有用于加工劳动对象的工具的统称,包括从落后的手工工具到现代自动化的各种机器设备。

(2)生产力的形成

劳动者和生产工具以一定的性质和方式结合,并把生产工具运用起来之后,才能加工于劳动对象,从而形成实际的生产能力。由于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不断地积累和增长,特别是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上的应用,使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并不断创造着新的生产工具。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新的生产工具的创造,又会使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使整个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

(3)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考点三:社会生产关系 ★★★★★

1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见表1-2)

表1-2 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见表1-3)


下载或购买全套资料》》》/Ebook/980825.html


考研真题、考资格证、考试题库就选文得学习网》》》http://wende.100xuexi.com获取更多考试资料!

  相关资料推荐






考研资料网 考试题库网 考试试题网 考研复习资料 课后答案网就上文得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