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文得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2-01-28 共121人浏览过

【有指不至,无指则皆至(逻辑)名词解释如下】

有意不心,无意则心同名词解释:
《列子》关于逻辑思维能否把握道的论题之一。语出《列子·仲尼》。乐正子舆曰名词解释:
“……(公孙)龙诳魏王曰名词解释:
‘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尽。……’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公子牟曰名词解释:
“子不谕至言而以为尤也,尤其在子矣。夫无意则心同。无指则皆至。尽物者常有。”较全面揭示了逻辑思维在把握道时所面临的难题,即主体在用名指物时所涉及的“心”、“物”、“指”三项都包含矛盾。当主体以名指物时,心中须有一意向、观念,但意向、观念均是名的内容,心的作用。一旦心中有意,就会有主观意向、成见,那就不能虚心应物,不能发挥心应该具有的同物的作用,所以“有意不心,无意则心同”。

关注VX公众号【文得课堂】免费领取考试资料。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新视野大学英语2读写教程答案
333教育综合真题
2020年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2答案
中级经济师培训哪里好
山西招生考试网官网登录
考研辅导冲刺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
大学教材pdf下载网站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课后答案
康复治疗是做什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
胎膜早破名词解释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上册
二级建造师考试试题免费下载
考试资料网
二建考试答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