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通常直径大于 5 微米),在空气中短距离(1 米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例如,当一个患有呼吸道传染病(如新冠肺炎、流感等)的人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产生飞沫,若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就可能吸入这些飞沫而被感染。
飞沫传播具有以下特点:
1. 传播距离较短:一般在 1 米范围内。
2. 传播速度较快:飞沫瞬间喷出。
为了预防飞沫传播疾病,常见的措施包括:
1. 佩戴口罩:有效阻挡飞沫进入口鼻。
2. 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
3.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飞沫直接喷出。
比如,在流感高发季节,人员密集场所容易发生飞沫传播,所以要加强防护措施。
以上就是关于“飞沫传播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飞沫传播是什么意思”的介绍,更多内容请关注文得学习网。
相关阅读:
2025福建师范大学法学基础考研参考书目-法学基础考研真题刷题软件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