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所属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包含二级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
一、专业概述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它工业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共同规律与应用技术的工程领域,它以化学工程学科为指导,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涉及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过程设计、系统模拟、装备强化、操作控制、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内容。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含基本无机与有机化工、石油化工与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材料化工、冶金化工、环境化工等。化学工程领域既是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程领域,又与信息、生物、材料、计算机、资源、能源、海洋、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相互渗透,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目前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正向集约化、连续化、高效化、自动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将为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化学品的生产原理、产品开发、工艺过程及装置的设计及优化。本专业长期与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中有关分支学科紧密融会、交叉和渗透。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工程应用的研究,不断开发新工艺、新过程、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置,实现新产品、新技术的工业放大、设计和优化,在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
二、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1.具有坚实的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科有关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熟悉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从事化学工与技术领域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创造能力。
2.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三、研究方向
1.化学工程(081701)
(1)蒸发与结晶
(2)膜过程工程
(3)新型分离技术
2.化学工艺(081702)
(1)海卤水化学资源利用工艺
(2)产品开发与过程优化
(3)化工系统工程
3.生物化工(081703)
(1)生物催化与过程工程
(2)重大化学品的生物制造
(3)生物质转化与利用
4.应用化学(081704)
(1)精细化学品制备与应用技术
(2)污染控制技术
(3)天然物提取、改性及应用
(4)分离分析新技术
5.工业催化(081705)
(1)聚烯烃催化剂技术
(2)能源与环境催化
(3)催化剂新材料和新技术
(4)有机与精细化工催化剂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用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办法。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方法上采取导师个人负责和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五、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包括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原则上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论文工作一般为两年,但在安排上鼓励学生把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结合起来,在课程学习的同时,有计划地进行论文的准备工作,并参加本专业的各项学术活动。
一般情况下,研究生应在入学后第一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并在第二学期末确定研究课题,第三学期初提交开题报告,第四学期末提交中期检查报告,第六学期末完成论文工作,提出答辩申请并顺利通过的毕业离校。
六、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各科成绩合格给予相应的学分。
计算学分的原则是:以课堂讲授、实验为主的课程一般16学时为1学分。外语课、马列主义理论课按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的学分计算。所开设的每门研究生课程,数学课以外的基础课一般不超过32学时,选修课一般不超过24学时。
2、硕士研究生课程分学位课、选修课及必修考查课三种,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时。
3、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任课
老师
|
备注
|
学
位
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
32
|
2.0
|
1
|
|
必修
|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
16
|
1.0
|
1
|
|
英语
|
|
80
|
5.0
|
1/2
|
|
数理统计
|
|
64
|
4
|
1
|
|
基础
理论课
|
化工热力学(I/II)
|
|
32
|
2.0
|
1
|
衣守志
王彦飞
|
至少选
6学分
|
化工分离技术
|
|
32
|
2.0
|
1
|
陈 侠
徐建宽
|
反应工程(I/II)
|
|
32
|
2.0
|
1
|
吕树祥
朱 亮
|
化工传递过程
|
|
32
|
2.0
|
1
|
郝庆兰
王 强
|
胶体与表面化学
|
|
32
|
2.0
|
1
|
吴 燕
陈晓婷
|
生物催化
|
|
32
|
2.0
|
1
|
王正祥
刘晓光
|
必修环节
|
学术报告
|
|
|
1.0
|
|
|
|
教学与工程实践
|
|
|
2.0
|
|
|
|
选
修
课
|
化工过程优化
|
|
24
|
1.5
|
2
|
王 强
周 桓
朱 亮
|
至少选
9学分
|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前沿
|
|
16
|
1.0
|
2
|
王学魁
|
实验方法设计
|
|
24
|
1.5
|
2
|
唐 娜
邓 宇
|
生物质资源利用
|
|
24
|
1.5
|
2
|
武文洁
朱大玲
|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
|
|
24
|
1.5
|
2
|
刘晓光
高 强
|
微生物发酵与生理学
|
|
24
|
1.5
|
2
|
王正祥
|
工业结晶
|
|
24
|
1.5
|
2
|
沙作良
王彦飞
|
溶液物理化学
|
|
32
|
2
|
2
|
邓天龙
|
膜和膜过程
|
|
24
|
1.5
|
2
|
唐 娜
|
海卤水资源利用技术
|
|
24
|
1.5
|
2
|
陈丽芳
陈 侠
|
催化作用基础
|
|
24
|
1.5
|
2
|
邵怀启
|
石油化工催化技术
|
|
24
|
1.5
|
2
|
姜 涛
|
精细化学品合成化学与应用
|
|
24
|
1.5
|
2
|
郭丽梅
|
绿色精细化工新技术
|
|
24
|
1.5
|
2
|
陈晓婷
|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反映作者掌握了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并且必须是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
在申请学位前要按学院要求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研究性论文。
学位论文应严格按照《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撰写,论文答辩具体办法按《天津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来源:http://hgxy.tust.edu.cn/yjsjy/qrzyjspy/61682.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