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隶属于工学信息科学领域,是专门研究精确测量、传感、计量以及仪器技术的一级学科,涉及信息的获取、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的源头、基础和关键。不仅是国民产业的各个领域的基础,也是人类认知和探索自然的重要手段,历史上每次测量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都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许多重要的技术进步和科学发现。现代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融合了电子学、光学、力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精密机械学、控制科学等多个学科,是前沿科学领域中最为活跃、包容开放和的综合性学科之一。是自然科学、航空航天、先进制造、交通运输、军事国防、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医疗健康等领域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本学位授权点紧密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以航空航天技术和空间科学发展为牵引,将传统仪器学科与空间科学有机地融合发展。在智能检测与新型传感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智能机电系统及测控技术等传统优势方向的基础上,拓展了空间科学仪器与电磁测试技术、飞行器测控与空间信息处理等具有鲜明航天特色的研究方向。
本学科建设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并和多个业内知名研究所和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拥有先进、齐全的实验设备,总价值近亿元。牵头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仪器研发计划项目,承担了863计划、国防预研项目等一系列高水平研究项目,水平处于国内先进,部分具有国际领先地位。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就业面宽广,主要就业于电子行业、航空航天、工业产业的研究所、高校和知名企业。
二、培养定位与目标
1.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崇尚科学,恪守学术道德,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在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学术研究前沿;具有独立进行理论和技术研究的基本能力和从事技术开发的能力。能从事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专业写作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4.身心健康,具有承担本学科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和素养。
三、学位标准
硕士生应掌握本学科相关的研究理论知识,通过学习基础理论课程,提高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科学问题,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并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科学分析和计算,较为独立的从事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知晓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能够阅读本领域相关的专业外文资料,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和合作的能力;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本学科培养对发表论文或其他学术成果的要求。
四、培养方向
本学科主要在空间科学仪器与电磁测试技术、飞行器测控与空间信息处理、智能检测与新型传感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智能机电系统及测控技术等五个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1.空间科学仪器与电磁测试技术
空间科学仪器与电磁测试技术拓展了电子测量技术在空间探索和开发领域中的应用,以空间物理环境、电磁环境、信息感知中的科学问题为牵引,探索空间科学研究中的新型探测、检测技术,研制空间科学观测仪器,开发空间科学实验的微纳卫星平台和科学载荷,促进空间探索、开发和利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磁环境与结构的耦合作用与模拟、高速目标等离子鞘套模拟及电磁科学实验技术、空间环境效应与多物理场数值仿真、空间探测与微纳卫星工程等。
2.飞行器测控与空间信息处理
飞行器测控与空间信息处理借助先进的测量与感知手段,提升飞行器的综合信息处理水平。面向国家发展新型高速飞行器的需求,研究复杂空间环境下高速、高动态运动目标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与控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测控与通信、目标特性、空天地信息网络智能协同与对抗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有空间飞行器测控通信、空间信息对抗、飞行器先进导航与制导控制等。
3.智能检测与新型传感器
智能检测与新型传感器技术主要关注空间环境及各种极端条件下对信息的可靠感知及获取方法。面向空间在轨应用、飞行器和运载器、装备测试等领域,探索新型敏感材料,开发新型传感器件;发展测量检测方法和智能检测技术,研制和开发新颖的检测和高性能测试仪器;开展装备及系统的综合测试、诊断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敏感材料与新型传感器、智能检测技术、系统测试与故障诊断等。
4.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主要关注对自然界各类物理参量的精确计量、溯源和测试方法。重点研究智能感知、柔性传感、移动互联数据传输与测试大数据构建的云测试技术;研究微波毫米波半导体芯片、电路及系统的开发测试、模型建立、故障诊断与预测;研究面向原子钟、授时、导航定位等领域的时频测控、处理分析及新测试传递方法;研究先进机器人与无人自主系统、智能与视觉融合导航、计算机视觉及场景认知、目标跟踪与识别、多源信息融合;研究通用自动测试技术,系统建模与数据挖掘,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物联感知、自动测试技术、时频测控与仪器、空间机器人和计算机视觉等。
5、智能机电系统及测控技术
智能机电系统及测控技术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在机电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和应用。该方向以机械电子学为基础,综合应用精密机械、传感与检测、信息处理、微系统及控制理论、微纳制造与测试等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精密仪器及机械的机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精密测控系统、装置和相关的信号检测与处理方法,从而发展相应的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它与机械电子工程、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等学科方向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主要研究子方向包括微组装与微系统、微纳机电系统和机器学习。
五、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新生入学后由导师为其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面培养工作。培养计划主要包括:(1)课程学习计划。按照课程学习要求完成相应学分;(2)科研实践。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3)学位论文。在科研实践基础上,在导师指导下安排论文进度与内容,并进行相应的中期考核。
2.采用课程+论文的培养模式。学生入学一年内完成课程的学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课和开题工作。应不迟于第三学期初完成选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六、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为3年。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七、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硕士生的学分最低为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为17学分。学位课由公共课(6学分),专业基础课(9学分)和专业课(2学分)组成。详细课程设置请查看附表。
1.公共基础课(6学分)
A.政治理论课,3学分
B.外语课,3学分
2.专业基础课(9学分)
C.数学类基础课,6学分
D.专业基础课,3学分
3.专业课(学位课),2学分
4.论文写作,1学分
5.人文素养课(1学分)
6.学术前沿课程,2学分
7.实验类课程,3学分
8.任选课,6学分
9.必修环节(2学分)
学术活动,1学分
教学实践/科研实践,1学分
八、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
(1)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参加并听取院系(及以上)组织的学术报告不少于5次;
(2)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参加院系(及以上)组织的学术活动并做口头学术报告不少1次,或参加校内外会议并做口头报告1次。
2.教学实践、科研实践。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可在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中选择一项作为实践环节,通过考核者获得1学分,详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实践环节实施细则》。
教学实践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参与一定学时的教学辅导工作,各学院可对具体形式和辅导课时数提出要求(不低于学校基本要求)。教学实践完成后,学生填写《教学实践学分认定表》,经导师确认后报学院审核,审核合格后获得1学分,研究生院做好监督与管理工作。
科研实践以提高研究生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导师(导师组)精心设计科学有效的科研训练体系,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各学院可对科研实践的评价形式提出具体要求。科研实践完成后,学生须填写《科研实践学分认定表》,经导师(导师组)确认后报学院审核,审核合格后获得1学分,研究生院做好监督与管理工作。
九、学位论文
1.选题与开题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结合导师的科研任务开展,选题应当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硕士研究生须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选题来源与意义,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预期研究成果以及工作进度安排等。
2.论文中期检查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半年内,须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中期检查的内容包括:总结学位论文工作进展情况,阐明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阶段性工作中与开题报告内容不相符的部分须进行说明,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进行阐述。
3.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是对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水平的全面考核,是申请和授予硕士学位的重要程序。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至5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务的专家组成,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条件及有关要求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的实施细则》。
4.学位授予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按要求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修完培养计划中所有课程,学分达标,成绩合格,且学位课加权平均分不低于75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授予硕士学位。
论文工作中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撰写、答辩以及授位标准等具体要求,按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的相关规定》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的实施细则》执行。
课程
类别
|
课程中文名称
|
学时
|
学分
|
考核方式
|
开课学期
|
开课单位
|
备注
|
学
位
课
|
公共
基础课
|
政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考试
|
秋季
|
人文学院
|
必修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考试
|
春季
|
人文学院
|
英语
|
英语基础能力
|
32
|
1
|
免
|
全年
|
外国语学院
|
免
|
加强班
|
专业英语(一)
|
32
|
1
|
考试
|
秋季
|
外国语学院
|
三选一
|
基础写作(一)
|
32
|
1
|
考试
|
秋季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听说(一)
|
32
|
1
|
考试
|
秋季
|
外国语学院
|
跨文化交际
|
32
|
1
|
考试
|
春季
|
外国语学院
|
六选一
|
商务英语
|
32
|
1
|
考试
|
春季
|
外国语学院
|
英美文化
|
32
|
1
|
考试
|
春季
|
外国语学院
|
西方文学选读
|
32
|
1
|
考试
|
春季
|
外国语学院
|
影视鉴赏
|
32
|
1
|
考试
|
春季
|
外国语学院
|
演讲与辩论
|
32
|
1
|
考试
|
春季
|
外国语学院
|
专业英语(二)
|
48
|
1.5
|
考试
|
全年
|
外国语学院
|
三选二
|
基础班
|
基础写作(二)
|
48
|
1.5
|
考试
|
全年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听说(二)
|
48
|
1.5
|
考试
|
全年
|
外国语学院
|
专业基础课
|
数
学
课
|
随机过程
|
48
|
3
|
考试
|
全年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6学分
|
数值分析
|
48
|
3
|
考试
|
全年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工程优化方法
|
48
|
3
|
考试
|
全年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矩阵论
|
48
|
3
|
考试
|
秋季
|
电子工程学院
|
凸分析与最优化理论
|
48
|
3
|
考试
|
春季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网络化系统分布式控制理论
|
48
|
3
|
考试
|
春季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泛函分析引论
|
48
|
3
|
考试
|
全年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学
科
基
础
课
|
现代测试导论
|
48
|
3
|
大作业+考试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3学分
|
等离子体电波理论与信息传输
|
48
|
3
|
考试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图像理解与机器视觉
|
48
|
3
|
考查
|
春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微波电路理论分析与设计
|
48
|
3
|
考试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仪器与测量技术
|
48
|
3
|
考试
|
春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测试计量技术
|
48
|
3
|
考试
|
春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智能仪器设计
|
48
|
3
|
考试
|
春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MEMS设计
|
48
|
3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信号分析与处理
|
48
|
3
|
考试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空间物理学
|
48
|
3
|
考试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现代电子系统工程设计
|
48
|
3
|
考试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专业课
|
现代光电检测技术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2学分
|
频率合成技术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微波毫米波集成理论基础
|
32
|
2
|
考试
|
春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仪器信号分析处理原理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现代授时技术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学位课
|
平面电路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
|
48
|
3
|
考试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系统故障诊断技术
|
32
|
2
|
考试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虚拟现实与飞行仿真技术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空间测控通信技术
|
32
|
2
|
考试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空间信息网络
|
32
|
2
|
考试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航天电子对抗
|
32
|
2
|
考试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深空通信
|
32
|
2
|
考试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
32
|
2
|
考查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MEMS可靠性
|
32
|
2
|
考查
|
春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非学位课
|
论文写作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
16
|
1
|
考查
|
全年
|
研究生院
|
必修
|
人 文
素养课
|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专题
|
16
|
1
|
考查
|
秋季
|
人文学院
|
选1学分
|
科学道德与学风
|
20
|
1
|
网考
|
全年
|
电子工程学院
|
学术前
沿课
|
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前沿
|
16
|
1
|
考查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选2学分
|
微纳机电系统前沿
|
16
|
1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微纳米力学前沿讲座
|
16
|
1
|
考查
|
春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微特结构与测量
|
32
|
2
|
考查
|
春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空间科学前沿技术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柔性电子与微纳传感器前沿
|
16
|
1
|
考查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仪器前沿技术
|
16
|
1
|
考试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
|
16
|
1
|
考查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智能信息系统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智能感知新技术与算法
|
32
|
2
|
考查
|
春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实验类
课程
|
飞行器综合性能仿真实验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选1门
|
导航技术及应用实验
|
32
|
2
|
考查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制导与控制综合实验
|
32
|
2
|
考查
|
全年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CPLD/FPGA应用实验
|
45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微波与高速电路实验
|
45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近代电子线路实验
|
45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数字信号处理测量与控制实验
|
45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自动测试与控制系统设计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高档微机接口实验
|
45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任选课
|
仪器科学与技术简史
|
48
|
3
|
考查
|
春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选
8学分
|
创新设计
|
32
|
2
|
考查
|
春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振动控制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可再生能源制造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微纳制造与表征技术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及分析技术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微波电路设计与开发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装备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
|
32
|
2
|
考试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工程优化与预测控制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
|
32
|
2
|
考试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智能优化理论与方法
|
48
|
3
|
考试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智能控制方法与应用
|
48
|
3
|
考试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无人系统控制与仿真
|
32
|
2
|
考查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图像分析与检索
|
32
|
2
|
考查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模式识别原理
|
48
|
3
|
考试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智能系统原理
|
32
|
2
|
考查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非线性电路分析
|
32
|
2
|
考试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制导与控制原理
|
32
|
2
|
考试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航天器控制原理
|
32
|
2
|
考试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与应用
|
48
|
3
|
考试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导航基础与原理
|
32
|
2
|
考查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时间与频率测试
|
40
|
2
|
考查
|
秋季
|
机电工程学院
|
空间天文观测技术与应用
|
32
|
2
|
考试
|
秋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图像处理系统原理
|
48
|
3
|
考试
|
春季
|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
必修环节
|
学术活动
|
|
1
|
|
|
|
必修
|
选2学分
|
教学实践
|
|
1
|
|
|
|
二选一
|
科研实践
|
|
1
|
来源:https://sast.xidian.edu.cn/info/1042/2132.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