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62次
2024-05-11
杭州师范大学专业简介:社会工作硕士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2015年开始招生,培养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本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实行导师组负责制, 校内导师由资深教师担任,同时吸收管理部门有实际经验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参加,全程共同指导。专业实习在固定的实习基地,或发展较成熟的社会服务机构、社会管理机构或社会福利部门中完成,能较好满足实习生实务操作的需要。
杭州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采用课程学习、实习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1、培养过程突出“三性”
开放性。与国际MSW的培养模式接轨,探索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培养MSW的模式,聘用国外专家进行课程教授与培训,开展国(境)外交流,开发双语教学建设项目,提升学生的国际化、专业化素质。
实践性。关注学生对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解与整体把握,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应用性。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加强与实际合作部门联合培养,通过见习、实习等强化学生的专业价值,提升学生的专业伦理,培养学生扎实的方法技能,促进学生在社会情境中灵活有效的解决问题。
2、培养目标“四位一体”
塑造责任感。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核心, 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潜质,塑造学生自觉关注社会进步和发展,自愿对公共利益负责任的社会工作职业观,使学生掌握进行有效领导、引领社会组织进步的具体方法,提升学生自身的专业自信与自我认同,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专业型社会工作人才。
提升行动力。利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拟课堂、软件仿真的经验学习方式,使课堂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互衔接,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相互补充,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形成具体方案。教师担任组织、指导、促进工作,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协作探索和学生间的交流,训练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督导能力,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及实践行动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把知识置于社会问题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探究心向,鼓励学生对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注重引导MSW学生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
学生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工作课程,每一个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基于自己的能力优势及潜质,在完成核心课程后,在相关课程模块中组合自己的课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3、课程设计实现“三化”
模块化。打破了以往知识环节两分的惯例,扩展到认知、知识和实践三个环节,形成组成专业必修、综合选修和方向选修三个模块。方向选修模块又分为社区、老年和学校三个模块。
实务化。组建了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实务界人士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对各门核心课程进行持续开发,通过校外导师在课程开发中的直接参与,从课程内容到教学形式均实现完全的“实务化”导向。
信息化。实体教学与虚拟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主要课程实现网络教学,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施案例库建设项目,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收集、整理、编辑、制作一批多学科教学案例资源库,强化案例教学功能。学生要能熟练掌握并利用信息技术。
4、指导实行双师制
成立导师组,校内导师由资深专业教师为主,同时吸收管理部门有实际经验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参加,全程共同指导。对每一名学生都有学校和基地导师负责全程指导。
来源:http://ggxy.hznu.edu.cn/c/2014-09-26/1705070.shtml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