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筛法②名词解释如下】
大筛法名词解释:
近代解析数论的重要工具。大筛法首先由苏联数学家列尼克为研究模p的正的最小二次非剩余而提出的。瑞尼进一步推广和发展了大筛法,并将它成功地应用于哥特巴赫猜想的研究之中,首先得到了(HC)这一著名结果。后来,朋比尼等人又进一步完善和简化了大筛法的形式和证明,使之更成功地应用于解析数论,并改进了一系列经典解析数论问题的结果。设δ是任一大于零的正数,若实数列Xi(0≤i≤k)满足条件名词解释:
x0
设A是一个由有限多个整数所组成之集,Z>2,P是一个由有限个不同素数P(P≤X)所组成的集合。再设对每一个素数p∈P,给定模p的λ(p)个不同的剩余类名词解释:
hp,1,hp,2,…,hp,λ(p)。在集合A中筛去所有满足下述条件的元素n名词解释:
n≡hp,j(p),1≤j≤λ(p),p∈p,将筛剩下来的A的子集记为N,并设其元素个数为Z,这就是筛法。筛法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估计Z的上界和下界,按照所有的λ(P)是“大”还是“小”(在某种平均意义上),就称对应的筛法为大筛法或小筛法。例如,取λ(p)≡1,hp,1≡0,这就是小筛法。
列尼克首先考虑了这样的问题名词解释:
设集合A是由整数MH,M 2,…,M N组成,取X=N1/2而P是由估计名词解释:
Z<

相关阅读:
物理化学第五版答案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行政能力测试题
日语等级考试报名网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61号令
公共英语三级真题
三峡人才网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题
水利部监理工程师考试
日语一级报名网站
木铎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歌曲
山西省招生考试网站
文得学习网
全科医学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