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文得学习网 发布日期:2021-11-12 共120人浏览过
课后习题答案,上文得学习网这里资源超全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课后答案及必背知识点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课后答案及必背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pdf版_文得学习网


3请结合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谈谈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答:(1)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遵循。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深入阐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并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在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得到了证实、丰富和发展。这些原则具体如下∶
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本依据。


找考试视频网课资料,上文得学习网。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课后答案及历年真题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课后答案及历年真题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中南财大2008年研]相关试题︰
( 1)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四川师大2018年研]( 2)认识的主体[天津商大2017年研]
答∶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认识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答案内容_文得学习网

如何理解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山东大学2017年研]
答∶( 1)马克思认为,初级阶段的共产主义只能做到“按劳分配”,要受到剥削阶级的奴役和压迫,劳动者不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他们受着生产资料的支配,他们的劳动是为了获得基本的消费资料,是为了生存的需要,是被迫的和不自觉的。只有真正到达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按需分配”,到那时,他们生存活动的目的就在于自身,人的发展成了目的,劳动和其他一切人类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主体自身的内在需要。
( 2)马克思认为劳动并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仅表现为谋生的手段。随着阶级的消灭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依附于私有制的传统思想观念也必然消亡。劳动者不但从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而且也必然从旧的思想意识中解放出来,使劳动目的和劳动态度发生根本变化。在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区别,消灭了旧式的社会分工,劳动不再是一种奴役人和压迫人的手段,而成为解放人的手段,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不再是强迫的而是自觉的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劳动。这种劳动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常规,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考试重点及真题解析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考试重点及真题解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点击左侧分类,或搜索查找您要的产品)
  • 显示方式: